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潜力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校的就业情况: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有效引导以外,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调整就业目标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因素。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及早落实就业,应是大学毕业生的首要考虑。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各种优惠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小企业将成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智勇

  企业是就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对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言,来自企业的用工需求量是更加巨大的。以北京为例,根据近几年北京市城镇单位用人需求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单位用工需求的增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净增就业需求数占全部城镇单位用工需求净增长数的18%,而企业则占82%。可见,企业是就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其中,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占了很大比重。

  实际上,不仅仅针对大学毕业生,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而言,中小企业都是吸纳就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同样的资本量,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量远大于大企业。根据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对北京市城镇单位用人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若是按所有被调查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来加以五等分的话,就会注意到,随着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每万元吸纳的就业数量呈现递减的现象。具体而言,当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在267.4万元以下时,每万元资本形成的就业数量为1.78人,而当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在9226.2万元以上时,每万元资本形成的就业数量迅速下降为0.04人。这表明,同样数量的资本,若是用于小企业的发展,显然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或者说,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吸纳就业增长的积极力量。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较为恶劣,在税收和信贷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大企业一样的待遇,导致他们的负担和运营成本较高。更主要的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管理和行政费用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经营成本,从而使他们陷于缓慢成长甚至衰亡的境地。中小企业发展不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自然也就不会有很强的增长,这是造成当前就业困难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较深,受资金和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很容易陷于困境,从而限制了他们的用人需求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增长而推出的各项政策,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恢复和发展之上。一旦中小企业得到发展,它们的用人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如何释放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

  应当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成长迅速,也恰恰是需要大量招收人员的时机;反之,如果企业发展缓慢,甚至于停滞不前或者萎缩和破产倒闭,那么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相应地会减少。此外,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水平也决定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果企业只是从事简单的加工生产或者通过流水线作业,把复杂劳动分解成简单劳动,那么这类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相反,技术水准较高或者营销体系较为完备的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大学毕业生有较大的需求。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微小型企业成长艰难。比如在韩国,每千人拥有的中小企业数量为50多个,国际金融危机后也保持在40多个;而我国即使把个体户、私营企业和1000万个中小企业加起来也没能达到每千人1个企业。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于用人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看不到中小企业迅速成长的前景,特别是看到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和倒闭,高校应届毕业生们通常在选择去中小企业的时候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态度。毕竟,大多数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都希望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稳定平台。中小企业发展受限,对大学生就业吸引力不足,尤其是许多小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落户的要求,也很难给予相对稳定的待遇,这些都成了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软肋。

  大学生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自己以后能否融入岗位所在的城市,具体地说,就是关注单位能否为他们解决户口以及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待遇。长期以来,受现有户籍制度管理的影响,许多社会福利待遇实际上是附着于户口之上的,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依靠户口来提供与居民社会福利相关的财政支出。正是如此,地方政府,特别是大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依据户籍制度来控制相关财政支出的增长。尽管以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把依附在户口之上的社会福利待遇剥离出来,但至少目前还没能实现。出于保守和谨慎的考虑,地方政府通常会把户口指标更多地向大中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倾斜,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于微小型企业,在户口指标方面就限制得较为严格。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招收大学毕业生时无法给予户口和相关社会福利待遇方面的承诺,从而限制了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热情。

  值得庆幸的是,2009年1月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问题不再成为限制他们就业的障碍。这对于处在严峻就业形势之下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中小企业是职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中小企业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良好平台。特别是小企业往往机制灵活,且多数处于成长期,更有可能为大学毕业生的成长提供机遇。中小企业也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体,吸纳了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将是最主要的去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目前已经日益饱和,岗位的增长非常有限,因此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些单位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最终是要进入企业工作的,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因此,大学毕业生从求职的一开始应该把目光瞄准到中小企业,及早落实就业岗位。

  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出台的取消大学毕业生落户限制的通知中并不包括直辖市,而后者恰恰是当前我国最难落户的城市。由于求职者众多,大学毕业生在直辖市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不过受城市可承载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短期内这些直辖市还很难放开落户政策。但其他的城市并不会限制大学毕业生的落户,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到直辖市以外城市的中小企业就业,往往会有更高的“产出”效率。因为在直辖市以外的许多城市就业,从生活、住房、未来子女教育等许多方面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大学毕业生从中得到的实惠更多,可以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